《我的投資配置》
身為一個立志躺平的粉專,好像應該來寫點關於本業以外的收入方式,不然要離開本業後要靠什麼躺平?
但我的投資配置實在乏善可陳,樸實無華且枯燥,幾百字大概就可以寫完,所以本文有點短...
1. 市值型 ETF,定期定額。停利不停扣
2. 不太受歡迎、內扣經理費的主動型基金。定期定額,停利不停扣
3. 員工折扣價認股。手上有資金的話就認好認滿
4. 房地產
(完)
還是寫點補充學會買賣股票後大概過了幾年,就覺得主動選股不是我能力圈範圍的事情。一來沒有能力收集分析正確的基本面資訊,二來股價波動的時候沒有夠好的心理素質,漲了抱不住,跌了不知何時該停損,很難在股市裡賺到錢。好在生性保守,幾年下來總共也就賠掉幾個月的薪水。
後來發現定期定額很符合人性,跌的時候很開心,因為可以扣到更多單位,遇到股災的時候也可以很安心分批加碼;漲的時候也開心,到達設定的停利點就贖回,然後把贖回的金額平攤N期加入定期定額扣款。抱著對市值型 ETF 的信仰,也可以不贖回。
主動型基金現在大家比較不愛,主要是因為他有內扣貴貴的經理費,且績效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。但我還是有配部分資金在這裡,有些老牌的台股基金績效長年滿不錯,不過基金我就會執行停利。除了內扣的經理費之外,以前買基金銀行會收手續費、保管費,現在透過基金平台(基富通、鉅亨買基金)購買,這些費用都不存在了,買賣比較沒負擔。
員工認股、股權激勵,通常都會低於當時的市價。但有些會綁約,有些要先繳稅,每個公司的遊戲規則不一樣,這個最好先搞懂規則再下手。我基於對自己公司的信心(?)以及覺得我這麼努力貢獻一定能為公司帶來成長(?)認好認滿也是應該的。
房地產是有點誤打誤撞,不過目前有持有非自用住宅。如果未來覺得貸款吃掉太多現金流,就會處分掉。我不是房地產專家,無法預測未來市場如何。如果要投資的話我偏好選蛋黃區、機能成熟的都會區。雖然漲幅遠遠不及重劃區,但好找租客,也好脫手。
ETF和主動基金依我這種佛系投資方式,不會賺到很多錢。牛市通常比熊市長很多,很長時間成本會越扣越高。但我不用花很多時間,漲跌也能心平氣和,可以專注在能力圈的事情上。
至於我的能力圈在哪裡?嗯,我還在找...
留言
張貼留言